

ATGAM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注射剂

通用中文 |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注射剂 | 通用外文 | Lymphocyte Immune Globulin |
品牌中文 | 品牌外文 | ATGAM | |
其他名称 | |||
公司 | 辉瑞(Pfizer) | 产地 | 美国(USA) |
含量 | 250mg | 包装 | 1瓶/盒 |
剂型给药 | 储存 | 室温 | |
适用范围 | 移植排斥、再生障碍性贫血 |
通用中文 |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注射剂 |
通用外文 | Lymphocyte Immune Globulin |
品牌中文 | |
品牌外文 | ATGAM |
其他名称 | |
公司 | 辉瑞(Pfizer) |
产地 | 美国(USA) |
含量 | 250mg |
包装 | 1瓶/盒 |
剂型给药 | |
储存 | 室温 |
适用范围 | 移植排斥、再生障碍性贫血 |
Lymphocyte Immune Globulin
适应症1.减轻肾移植病人的同种移植排斥反应。 2.不宜接受骨髓移植的中至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用量用法静注:肾移植,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0~30mg;儿童每公斤体重5~25mg。 推迟排斥反应: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5mg,14日后改为隔日1次,总量21剂,疗程28日,药剂应于移植前(或后)24小时给予。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,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0~20mg,共8~14日,此后再以隔日疗法,总计可用到21剂。
注意事项有发冷、发热、白细胞减少、血小板减少、皮疹、瘙痒、荨麻疹和系统性感染;少数病人有关节痛、胸、背痛,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未梢性血栓静脉炎、口炎、呼吸困难、低血压等,偶见过敏性休克等。妊娠期忌用。
规格注射剂:每支5ml,每毫升含本品50mg。
|
免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|
商 品 名: |
|
规 格: |
|
产品简介 |
器官移植 :预防和治疗肾脏、心脏、胰腺或肝脏移植后器官排异反应。血液学疾病 :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。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。 |
药理作用
本药是一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(作用于T淋巴细胞)。
作用机理 :
细胞溶解/调理素作用 :本品产生免疫抑制的基本原理是使淋巴细胞耗竭。T细胞被补体依赖性溶解后从循不中清除,由网状内皮细胞系统作用形成的调理素机制将残存部分T-细胞衰竭。本品可识别器官排异反应时出现的绝大多数T细胞表面的活性物质如 :CD2、CD3、CD4、CD8、CD11a、CD18、CD25、HLA-DR和I级HLA。
对T-细胞作用 :在本品使T-淋巴细胞衰竭基础上,其免疫抑制活性可引发其它淋巴细胞功能反应。体外试验表明 :0.1 mg/mL的本药溶液即可对T-细胞起作用,并通过激活IL-2和IFN-γ的节点和CD 25的表达,刺激其增殖(同理于CD4+和CD8+的亚群)。这种有丝分裂作用首先经过CD2路径。在更高浓度时,本品通过其它有丝分裂及对IFN-γ及CD25接点的转录后阻滞作用而不降低IL-2的分泌,抑制巴细胞的增殖反应。
对B-细胞的作用 :体外试验表明,本药对B细胞无作用。使用本药罕见B-淋巴瘤的机理可解为 :由于对B细胞不起作用,故不会造成浆母细胞分化。对B-细胞和成淋巴细胞等有抗增殖作用。
第一次输注本药1.25 mg/kg(肾移植患者)后,血清兔IgG水平可达10-40 ug/mL。至下一次输注前,逐渐降低。其清除半衰期约为2-3天。在治疗11天时,IgG水平逐渐增高到20-170 ug/mL。停药后逐渐降低。在2个月内,80%的患者可测出残存兔IgG,大约40%患者表现出对兔IgG有显著免疫。绝大多数病例在最初治疗的15天内出现免疫。具有免疫力的患者表现为迅速的兔IgG水平降低。然而,这种免疫力不会影响第二疗程使用本药。例如,采用本药治疗急性肾移植排异反应时,曾经使用过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患者中的70%获得完全性逆转。与之相比,第一次接受本品治疗早获得的完全性逆转率为80%。
药代动力学
在器官移植后选用本品治疗者,最早在使用后的第一天就可获得总淋巴细胞降低(与基数相比,可达50%以上衰减),且可持续全疗程和疗程结束以后。(一般有40%的患者在3个月时,淋巴细胞计数恢复到50%以上。)监测淋巴细胞亚群(CD2、CD3、CD4、CD8、CD14、CD19、CD25),可验证本药对多种T-细胞的特异性。在治疗开始的2周,除B-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外,所有亚群的绝对计数显著衰减(CD2、CD3、CD4、CD8、CD25、CD56、CD57在85%以上)。单核细胞先期衰减至较低的程度。B-淋巴细胞几乎不受影响。在治疗2个月内,绝大多数亚群可回升至原数值的50%以上。由于CD4/CD8的比值倒置,CD4的衰竭持续时间较长,大约6个月时仍可观察到。
毒理研究
单计量和重复计量的毒性试验显示,本品无特殊毒性。
适应症
器官移植 :预防和治疗肾脏、心脏、胰腺或肝脏移植后器官排异反应。血液学疾病 :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。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。
用法用量
预防移植排异反应 :肾脏、胰腺、肝脏移植术后1.25- 2.5 mg/kg/日,连用1-3周 ;心脏移植术后用3-10日。中止用药时,无需逐渐减量。
治疗移植排异反应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 :2.5- 5 mg/kg/日,至临床症状和生物学指标改变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 :2.5 mg/kg/日,连续5日。
使用方法 :本药常与几种免疫抑制联合用药。静输本药前,应使用日需要量的皮质醇和静脉抗组胺类药物。然后将本药溶解,用等渗0.9%氯化钠溶液或5%的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。选择高流量的大静脉缓慢滴注。调节静滴速度,使总滴注时间不短于4小时。
不良反应
滴注本药时和用后有如下副反应报道 :
全身性副反应为 :寒战、发热、头昏、血压低、心跳过速、呕吐和呼吸困难。局部副反应有 :输液处局部疼痛及末梢血栓性静脉炎。罕见迟发性过敏反应,如初次使用后7-15日,可能会发生血清病(发热、瘙痒、皮疹伴有关节痛、肌痛)。速发严重过敏反应极为罕见。常见和极严重的副反应多发生在第一次滴注后。有些副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与细胞分裂释放有关。应用皮质醇和抗组胺制剂进行预防治疗,并减慢滴速或增加稀释液量(等渗0.9%生理盐水或5%葡萄糖溶液)可降低或减轻副反应的发生。
与不良交叉反应所产生的抗体相关的副反应 :在使用本药期间和之后,有中性粒细胞降低和淋巴细胞降低等副反应的报道。这类反应可能发生在治疗的前2天或治疗结束后。其机理为抗体与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产生的交叉反应。应监测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,以降低这类副反应的发生和严重程度。